促进外贸外资稳健发展 跨境贸易和投融国内黑料网:国内最新黑料事件与吃瓜热点全解析推进
人民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杜燕飞)“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不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持续加强高质量外汇政策供给,促进外贸和外资稳健发展。”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22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一步,国家外汇管理局将加强外汇管理改革创新,赋予诚信合规主体更高便利度,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扩大贸易便利化政策覆盖面
李斌介绍,国家外汇管理局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将更多“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纳入到便利化政策范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达到70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11%。
“近期,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更大范围释放制度创新红利,国家外汇管理局计划将一批创新政策推广至全国更多自贸试验区。”国家外汇管理局资本项目管理司司长肖胜表示,将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便利化政策试点。这方面政策主要包括支持银行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贸易收支轧差净额结算范围、便利经常项目外汇资金收付等5项政策,主要是优化业务审核方式,减少单证要求,简化办理流程,支持企业更加便捷地开展跨境贸易。
李斌同时表示,积极支持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的发展,鼓励更多银行和支付机构转变传统贸易审核方式,通过科技赋能,批量自动审核电子订单,为中小微跨境电商经营主体来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外汇资金结算服务。上半年全国办理上述相关业务达到5.1亿笔。
推进跨境投资和融资便利化
为提升外商来华投资便利性,李斌介绍,2024年末,国家外汇管理局在19地试点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惠及600多家企业,有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取消外商来华投资前期费用登记,外国投资者在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时,可以直接在银行开立账户接收前期费用资金,由此大幅缩短资金周转时间,加快投资落地,有关政策已经公开征求意见。
为便利跨国公司在境内外成员企业之间调配、管理资金,李斌介绍,今年3月,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地区进一步扩大到天津、湖北、新疆、厦门等16个省市。并允许跨国公司在银行直接办理部分资本项目变更业务,据反馈,可以缩短约50%的业务办理时间。国家外汇管理局还在6月发放了30.8亿美元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投资额度,以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投资境外金融产品的需求。
“对企业等经营主体而言,本外币跨境收付都是计价结算工具,只是币种选择不同,本质上都是国际偿付手段,明确‘相同业务、相同管理’要求,可以让银行、企业更好理解执行政策,也可以让跨境资金运营管理更加高效便捷。”李斌表示,国家外汇管理局与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密切协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积极探索本外币一体化管理和业务流程整合。
具体来看,在政策制定中体现本外币一体化思路。李斌介绍,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逐步构建起标准和规则一致的资金池政策,以整合本币和外币资金池,更好满足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管理需求;境内企业境外上市资金管理政策,允许企业对在境外上市募集资金、股份减持和转让所得可以自由选择以人民币或者外币调回,由此可以助力企业高效融资、灵活用资;对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就是QFII、RQFII,银行间债券市场直接入市、熊猫债等业务的资金管理政策,均实现了本外币管理规则的一致性和统一性。
同时,在跨境业务流程中实现本外币一体化管理。“我们通过业务整合、流程再造和数据共享,实现‘一套规则、一站办理’。”李斌介绍,“一套规则”就是,对本外币跨境业务构建统一规则,实现数据标准、跨境规则的统一,由此降低银行账户开立、支付结算等业务的操作难度。“一站办理”是指,无论是使用本币或外币,在办理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债权债务业务登记时,均可在外汇局或银行实现一站式办理,有效提高了业务办理效率。
稳步拓展外汇展业改革成效
“通过外汇展业改革,把银行识别客户、审核资料、监测风险等业务‘前置’,支持银行对优质的一类客户实行凭企业指令即可办理外汇业务,改变了以往需逐笔审核单证的办理方式,业务办理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并减轻了银行事中审核压力。”李斌说。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新增6家银行启动外汇展业改革,到目前为止,参与改革的银行总数已经达到22家,机构类型覆盖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业务范围拓展到全国。参与银行目前共评定出一类客户2万多家,这比2024年末增加23%,今年以来,为客户凭指令即可办理跨境收支业务超过2000亿美元。